查看原文
其他

600岁奇槎,改革开放40年间跃变成“三龙湾”之星

“三龙湾”之星 三龙湾禅城 2022-06-17


改革开放40年可谓风起云涌,偏安禅城东南一隅的奇槎也勇立潮头。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传统农业水乡,到世纪之交企业遍布的村级工业园区,再到目前如火如荼建设的奇槎国际社区,奇槎就是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发展的小小缩影。


来源:佛山日报


今天,奇槎兄就带你看看奇槎改革开放40年,管中窥豹,以奇槎视角感受中国改革开放的澎湃大潮。


改革开放前


奇槎亦名“其茶”


奇槎村名目前文献可查最早见于明万历三十七年(1609年)由刘廷元主修的《南海县志》,沿用至今。因地域语音不同,部分外迁族人和海外宗亲把奇槎写为“其茶”。



诗意的“昵称”——其茶,契合岭南水乡的气质。奇槎村地处珠江三角洲平原地区,周围无山,地势平坦,东平河沿奇槎村东南绕过,环村涌环贯全村,奇槎涌、澜石大涌等向外连通东平河及鄱阳村、石肯村,水网灌溉良田,水注鱼塘,半月岛天然湿地,鱼鸟生息。受东平河大潮影响,村内河涌亦潮涨潮退,河水朝夕涨退清洁河涌,引入鱼儿成群,成就岭南水乡生态。


典型岭南农村水乡


改革开放前,奇槎村以农田和鱼塘为主,大力种植水稻、冬瓜、番薯、子姜、莲藕、芋头等农作物,也广泛种植柚、黄麻、穿心莲等经济作物,养鱼,养鸡、鸭、鹅、猪等,屋后、院子种植龙眼、黄皮、芒果、柠檬等水果。


典型的珠三角桑基鱼塘。图源自网络。


从当时的家庭用电情况就可以略知一二,早在1962年,奇槎已有家庭用电,每户只能安装1-2个电灯炮照明,每月用电不超过2度。虽然普遍不富裕,但村民的生活总算“步步提高”。当时的电线材质还是麻皮铝蕊线,都是村民用废铜铝到佛山专门换购而来的。用电的限制除了因供电设施落后,也与贫穷有关。但总体而言,奇槎村仍然如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:土地平旷,屋舍俨然,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。阡陌交通,鸡犬相闻。

 

改革开放后


改革开放初期,养鱼诞生首位万元户


1978年起,奇槎村民与全国人民一样,摸着石头过河,践行“白猫黑猫论”。联产承包责任制破除了“干多干少一个样”的大锅饭,激发了村民积极性,村民因此走上了致富之路。


随后,第一批万元户就在既是抓鼠好手又是喜欢鱼的“好猫”中产生,“四大家鱼”养殖造就了一批万元户,其中新基村组的周珠仔成了村中第一个万元户。


1978年,全国GDP为3645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3元;广东GDP为185.85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2元;佛山GDP为12.96亿元,农民人均年纯收入227元,奇槎村民人均年纯收入204元,自行车、手表、缝纫机等国人羡慕的“1970年代三大件”也是奇槎村民孜孜以求的物件。


当时骑上自行车相当于现在驾驶跑车,相当拉风。图源自网络。


1980年代,村民用上电话和自来水


进入1980年代,奇槎村集体经济蓬勃发展。此时,解放前由于社会动荡、灾祸频仍迁居大马、香港、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宗亲400余人,纷纷回乡支援家乡建设。1982年初侨居香港多年的周德财购进捲闸机械,并无偿捐献给奇槎村以兴办首家村内企业——奇槎捲闸厂。他还发动香港同胞捐赠货车1辆、面包车3辆以解决村民出行难的问题。奇槎在此基础上,陆续建有锻打、塑料、装饰材料、五金、铝材、毛条等企业。


当国人苦苦追求“1980年代新三件”——电视机、洗衣机和电冰箱时,周渐佳,周沛恒、周善启、周星照等村民已经在1985年成了第一批安装电话的村民,当年的电话号码还是6位数。2年后,佛山全市1840线程控长途电话工程全线开通,成为全省程控电话最多的地级市。


1985年,周永章成为自1977年恢复高考后奇槎的第一个大学生,续写了崇文奇槎明朝“兄弟进士”的传奇。1977年的冬天,全国570万人走进高考考场,全国仅录取了27万人,录取率仅为5%。1985年夏天全国参加高考只有176万人,却录取了62万人,录取率达到35%。


1984年,奇槎村同意南海桂城水厂在半月岛南端设置取水口,隔年,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。随着2017年奇槎村内自来水管网改造纳入佛山管网,奇槎由南海供水的历史也将终结。

 

1990年代,率先实现土地股份固化分红


时间来到1990年代,村集体企业纷纷改制,民营经济得到极大发展。奇槎各村组平整土地,建设厂房出租,先后发展厂房500多亩,村民分红明显增加。1994年5月,奇槎村及其下属村组成立奇槎股份经济联合社、经济合作社,股份固化为一人一股,“生不增,死不减”。股份分红由1994年的每股300元增长到2015年每股2万元以上。奇槎历来归原南海县管辖,直到1959年12月才划归佛山市管辖,其土地股份“固化分红”探索比“老东家”提早了近20年。


彩电、空调(摩托车)、录像机(影碟机)“1990年代三大件”普遍进入了寻常奇槎村民家。逐渐富裕的奇槎村也愈发重视教育。1993年,由港澳同胞和村民踊跃捐款200多万元兴建的奇槎小学投入使用,道光五年(1825年)建成的周氏公祠永思堂改建的临时教室正式“退役”。2018年9月,原奇槎小学变身为省一级学校建设标准的环湖小学东校区,成为禅城区软硬件一流的大型公办小学。


 

21世纪,佛山新贵通途达四方


进入21世纪,尤其是近几年,多条“断头路”的打通,让奇槎甩掉了顶在头上几十年“佛山西伯利亚”的帽子,走上康庄坦途。


1960年代之前,奇槎村民出行常以小船代步,生产物资和农产品也以小船运送,村民出村陆路只能走基耕路,又窄又难行。1960年代,村民自行平整挖掘建成了奇槎至沙岗的魁奇路,1980年代进行扩宽和填石加固,1990年代进行路面水泥化,直到2016年魁奇路东延线的开通才终结了魁奇路的“断头”历史。而在此前后,桂澜路南延线、绿景东路的建成通车。


2013年,随着片区环境整治的深入推进,峰值达到了400多家的不锈钢、五金企业全部关停搬迁。统一规划、连片开发也同步提上议程,2015年完成了奇槎整村除了宅基地之外的集体土地的一次性征收,坊间流传的隐性“土豪”村——奇槎家家户户拥有了票子、车子和房子“新时代三大件”。


深化改革再出发,国际社区国际范

 

2018年1月“一环创新圈”战略规划出台,提出重点打造“禅南顺高端创新集聚区”。同年5月,佛山在禅城、南海、顺德画了一个圈——禅南顺高端创新集聚区横空出世,并正式命名为“佛山三龙湾高端创新集聚区”。奇槎国际社区积极构建大健康产业生态圈、国际教育街区、建设便捷、高效、舒适的“三宜”城区……继续勇立深化改革的潮头,迎风破浪。



宋朝初年,周、吴、庞、伦等姓氏先民居住于此,但由于后三姓村民先后外迁,到1950年代,奇槎成为以周姓为主的村庄。随着奇槎国际社区建设步伐的加快,时代香海彼岸、保利碧桂园天汇等楼盘的交楼,未来几年,这里将生活、工作、居住4.5万人,新市民与原住民和谐共处,奇槎国际社区将确实变为“百姓”之家,宜居宜业的乐土。


2019,奇槎邀你一起,再出发!



原创编辑|新奇槎微信编辑小组 念响新媒体

声明:1、如需转载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原创图文,请在后台联系小编处理。2、除标注原创的图文外,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;如因来源不详,而无法标记来源和署名的,版权仍归原作者。3、凡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图文侵害到相关著作权所有人,或原作者不希望转载,请及时联系ilawman@163.com,我们将予以删除。

《借眼看奇槎》系列文章精彩内容回顾:

"槎"看一周 | 奇槎将有大部署!还有个“吸水”又“吸睛”的生态公园等你来玩!


美出2公里!超美奇槎东平路景观改造,约拍么?


建设奇槎片区等区域性功能中枢!三龙湾、一环创新圈最新规划出炉!


借眼看奇槎 | 小支点如何撬动大创新?奇槎国际社区这样做!

长按二维码关注“新奇槎”  ▶▶▶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